新年新气象 南京地铁项目以实干开新局 |
|||||
|
|||||
新年新气象,实干开新局。1月1日,公司收到南京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发来的表扬信,信中充分肯定了水电一局积极履行央企责任担当,全力推进项目优质履约,高质高效完成各项任务,为南京地铁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。 2024年,南京地铁11号线项目部坚持实干务实的理念,将“卓越工程”铭记于心,大力推进“关键节点突破与安全建设保障”,创新实践“智慧工地管理系统”、 “五小发明”,不断深化“真品质、真效率、真关怀、真口碑”四真建设理念,聚焦业主需求、切实解决技术难题。从盾构始发到主体结构封顶再到盾构区间双线贯通,每一步跨越,都是项目团队匠心独运、攻坚克难的见证;每一环节贯通,皆凝聚着团队不懈追求、精益求精的精神力量。 封顶铭新程——主体完成封顶 2024年6月17日,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完成,浦洲路站主体结构顺利完成封顶。 从无到有,从一片荒芜到到如今的巍峨矗立,永远没有说的那么容易。项目团队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,深入钻研施工图纸,精心制定施工方案,严格按照“竖向分层、纵向分段、逐层由下往上平行顺作”进行施工。从钢筋的绑扎到模板的安装,再到混凝土的浇筑,最后顺利完成封顶;从2022月12月10日~2024年6月17日,历经500多天,迎来了阶段性胜利。 建设过程中,也是困难重重。管线改迁,是地铁建设过程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,其复杂性和挑战性不容忽视。浦洲路站位于江北新区,周边管线错综复杂,包括燃气、自来水、电力、污水等多种管线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管网系统。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。 为了有效破解这一难题,项目团队广泛开展了蚕颁小组攻关活动,集思广益,共同探索解决方案。并多次召开会议,邀请相关产权单位共同参与讨论。在会上,他们详细了解了每条管线的功能、走向以及改迁的难易程度。积极与产权单位沟通协商,争取到最大的支持与配合。经过多次沟通与协调,终于克服了种种障碍,在管线改迁方面取得了显着进展,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。 盾构越鸿沟——下穿既有3号线 “下穿既有3号线的最小穿越角约29度,隧道之间最小竖向净距约3.61米。” 浦洲路站作为11号线的一个关键站点,其地理位置特殊,需要下穿已经运营的地铁3号线。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,地层承载力低且稳定性差,穿越角度、隧道净距小,要面临的安全风险性极高。 穿越前,项目团队采取了周密的准备措施,他们首先对穿越段隧道进行了钢环及钢拉条的加固处理,显着增强了承载力和稳定性。在掘进过程中,通过引入自动化监测技术,对既有隧道的沉降变形进行全过程、高精度监控,同时,加强盾构机的控制与姿态调整,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动态调整施工参数,优化渣土改良方案。创新性使用“克泥效工法”,有效填充了开挖直径与盾体之间的空隙,进一步防止了上方既有3号线隧道的变形与地面沉降,确保了施工的安全与稳定。 在整个下穿过程中,项目部联合各参建单位实施了“24小时值班制”,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反馈网络和现场指挥中心,通过“远程监控系统”实时掌握施工面和监测点的即时情况。通过整合优化各项资源与管理措施,2024年11月17日,柳洲东路站-浦洲路站区间右线成功安全下穿既有3号地铁线,同年12月22日左线成功完成下穿。 双线织轨梦——实现双线贯通 随着盾构机成功完成“水下接收”,2024年11月24日,柳洲东路站-浦洲路站盾构区间右线顺利贯通,12月31日,双线完成贯通。 鉴于柳浦区间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极为复杂的地质条件,传统的盾构接收方式极易诱发涌水、涌砂等严重的工程风险。为此,项目团队勇于创新,决定采用“水下接收”这一前沿技术。该技术通过在盾构接收井内回填水,巧妙利用接收井内外水土压力达到平衡的原理,从而能够极为有效地控制洞门渗漏问题,确保在盾构机出洞时,避免地下水土因开放的洞圈而大量涌出,成功规避了潜在的工程险情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是水电一局在地铁建设项目中首次应用此项新技术,不仅展现了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实力,更为后续类似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铁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。 南京地铁11号线全长26.7公里,共设20座车站,是江北新区骨干地铁线路。此次浦洲路站双线贯通的实现,为后续的车站建设和线路开通都奠定了坚实基础。 南京地铁11号线的每一步进展,不仅铺就了城市发展的快速通道,更树立了地铁建设领域的新标杆,激励着更多建设者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奔赴向前、书写辉煌,2024年,项目部以卓越的速度与质量跨越了多个重大建设节点,用实际行动彰显了项目团队在复杂工程中的高超技艺与非凡执行力,赢得了来自各方的广泛赞誉与表扬。2025年,项目团队将做好主责主业,聚焦高质量履约、技术革新和项目精细化管理、再接再厉、再创佳绩, |
|||||
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
浏览次数:
|